运河资讯|烙画绒花进校园 零距离感受火工与丝语中的运河万象_北京市_张玉彪_活动

  • 首页
  • 老虎怎么玩ag介绍
  • 产品展示
  • 新闻动态
  • 你的位置:老虎怎么玩ag > 新闻动态 > 运河资讯|烙画绒花进校园 零距离感受火工与丝语中的运河万象_北京市_张玉彪_活动

    运河资讯|烙画绒花进校园 零距离感受火工与丝语中的运河万象_北京市_张玉彪_活动

    发布日期:2025-06-25 19:03    点击次数:72

    5月25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联合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乡市民活动中心举办了两场“非遗进校园”活动,邀请水墨烙画技艺传承人张玉彪、北京绒鸟(绒花)传承人蔡志伟为同学们介绍两项非遗项目,并让同学们亲手体验非遗技艺,通过零距离的接触更好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化遗产专业负责人王铭老师主持活动并介绍,烙画与绒花都在历史上沿着大运河进行南北传播,如今两位传承人也仍在大运河边的传习所开展非遗传承,并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而不断探索创新,书写了大运河“流动的文化”的突出特色。

    在水墨烙画讲座环节,张玉彪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烙画的概念,并用图片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部分烙画作品,同时提示大家创作烙画时落笔要轻。值得一提的是,张玉彪也在尝试将非遗烙画技艺与AI相结合,例如创建AI与烙画探索创新应用 (stable diffusion 烙画风格转绘上色),读取他过往烙画作品的信息,利用大数据将图片或是视频转化为烙画风格呈现的作品等。

    张玉彪讲解烙画的特点

    展开剩余72%

    在对话环节,在场同学们围绕张玉彪学习烙画的机缘、烙画数字化版权、烙画与AI结合、烙画爱好者怎样练习烙画、烙画文化故事的传播等方面提出问题,张玉彪逐一进行了解答。

    烙画创作过程

    对烙画技艺有了一定了解后,在场老师和同学以京杭大运河为主题进行烙画体验。在张玉彪的指导下,同学们手持电烙笔,小心翼翼地在椴木板上勾勒运河的轮廓。大家通过控制电烙铁的温度和运笔力度,烫出深浅不一的线条,模拟运河的流水、桥梁、船只与沿岸风光。尽管同学们都是初次尝试烙画,但经过一些练习,不少同学逐渐掌握了基本技巧,完成了自己的烙画作品,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匠心。

    同学们的烙画体验成果

    蔡志伟向在场老师和同学仔细介绍了北京市级非遗项目“北京绒鸟(绒花)”。他着重强调,传承绒花最应该聚焦的是绒花中的文化记忆,南派的南京绒花与北派的北京绒花都发源于扬州绒花,历史上沿着大运河传播,其差别归根结底是文化背景的不同流变。要区分南北两派绒花,就得知道北京绒花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蔡志伟介绍传统老绒花

    蔡志伟老师指导同学们体验绒花制作

    在让同学们对北京绒花(绒鸟)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后,蔡志伟带同学们体验了绒花的制作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刹活”。在蔡志伟的指导下,同学们对绒条进行了修剪,并初步制作了绒花的基本造型。

    活动合影

    据悉,随着北京第五个公众考古季的火热开幕,为响应“感悟考古,寻迹北京”的活动号召,让公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北京文化遗产的魅力,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开启了“考古与文化遗产月”,本次活动为该系列活动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古韵今影”皮影社承办了本次活动。(温桓毓 李新颖 摄像:田业军)

    来源:文旅中国

    ----------------------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肖东

    三审 晖军

    发布于:江苏省

    TOP